欢迎区领导实地考察海珠区湿地公园工程项目-广州地石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欢迎您!

地石丽首页| 产品展示| 工程案例| 网站地图

全国咨询热线 020-32074501 经销商咨询热线 18902282059
广州地石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联系电话:020-32074501
联系手机: 18902281029
Email:gzdishili@126.com
公司地址: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新塘大道东10号自编D栋

欢迎区领导实地考察海珠区湿地公园工程项目

作者:  文章来自于:www.gzdishili.com 更新时间:2019-09-27 14:33:51

   3月23日报道 英国《卫报》网站3月21日刊登题为《将城市变成海绵:中国古代智慧如何应对气候变化》一文。作者为布里吉德·德莱尼。报纸文章摘编如下:

  城市如何应对极端天气?如今,不考虑某种灾难性天气事件的城市规划就如同在乌托邦中搞建设。在世界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看来,如何应对极端天气的答案其实藏在传统中。
  俞孔坚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创始人和院长,他以将中国古代的供水系统理念重新引入现代设计而著称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把中国一些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变成了绿色建筑的标杆。
  俞孔坚的设计理念是使城市在面对海平面上升、干旱、洪水以及所谓的“百年一遇”暴风雨时具有韧性。“海绵城市”理论是俞最为人所知的理论,即城市使用软材料(暨透水混凝土材料,透水天然露骨料地坪)和梯田涵养水源,而后可以提取利用,不使用不吸水的普通混凝土和钢筋。
  欧式城市设计方法包括排水管道,但无法应对季风雨。而中国政府已经将“海绵城市”作为城市规划和生态城市的模板。
  俞孔坚在接受采访时说,海绵城市关键的好处是能够重新利用水。他说:“‘海绵’吸纳的水可用于灌溉、补给地下含水层、净化土壤并用于生产。”
  他说:“在中国,我们保存雨水并重新加以利用。”俞孔坚使用的策略“以农民耕作技术为基础,使农业灌溉系统适应城市环境,并吸收使建筑物适应季风气候方面的经验”。
  他的第一个策略“基于几千年的中国智慧”,即“就地蓄留,当雨水落到地上时,我们必须留住雨水”。
  他说:“在中国,淡水短缺。中国的淡水只有世界的8%,却要供养世界20%的人口。因此,所有从天而降的淡水都需要保存到地下含水层中。”
  在农村长大、后来在哈佛大学学习建筑设计的俞孔坚认识到树立“水意识”的必要性。他说:“旱季调控用水的能力对于人们的生存至关重要……我学到的一点是要放慢排水速度。当代技术是加快排水,而古人的智慧是适应季风季节,减缓排水速度,这样水不再是毁灭性的。通过减缓水流,就能滋养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。”
  海绵城市概念主要的是对缺水的地方来说,需要“在干旱的时候,把地表水储存在蓄水层,这样就不会蒸发太多”。
  适应干旱的环境也很重要:尽量少用水,循环利用水。
  正如俞孔坚所说,“与水交朋友”很重要。“我们不使用混凝土或硬化工程。我们利用梯田,这是从古代农民智慧中学来的……这样,这座城市就可以与洪水共存,并经受住洪涝灾难袭击。我们可以拆除混凝土,使水保护系统变成一个活的系统。”
海绵城市案例
  资料图片:福州海绵城市建设项目——福州海峡奥体中心飞凤湖俯瞰(2015年10月17日摄)。
 
       仔细研究下古代的风水学,会发现,中国的古建筑风格多少隐藏着一种现代智慧——海绵城市的理念在里面。